您的位置: > 唐山热线 > 新闻 > 正文
欢迎光临《唐山热线》

至公无我唐廷枢

唐山热线 2018-08-20 14:39 来源: 可分享

??纪念开滦建矿140周年

张雨良

在开滦建矿140周年之际,有一位楷模是很值得我们怀念、尊敬和学习的,他就是开平煤矿创始人唐廷枢。

唐廷枢,字建时,号景星,生于1832年5月19日,卒于1892年10月7日,广东香山县唐家湾人,开平矿务局总办。他是一位买办出身的民族实业家,是李鸿章兴办洋务的实践者、推动者,是中国近代工业开创者和奠基人,是一位以实业救国的民族精神的楷模。

中国近代工业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。唐廷枢立志通过“仿西技、用西人”,创办实业“自强”“求富”,改变国家忍受屈辱、任人宰割的历史。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下,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,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,这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物质财富。

毛泽东主席说: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。”这种精神是能够感动人、激励人和影响人,它是长久而深远的。唐廷枢在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,也留下了精神财富,这种财富弥足珍贵,就是唐廷枢精神。它是一种人生境界,一种价值追求,一种品德操守,一种人格的力量,是唐廷枢所独具的、与众不同的优秀品格。

他有实业救国的抱负。“上以裕国,下以利民”是唐廷枢的价值追求。在晚清,李鸿章等洋务派已经看到西方工业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,决定效仿西方开展洋务运动。没有唐廷枢,李鸿章的强国计划也许还要经历一个更漫长的过程,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会大大推迟。当洋务运动从军工产业转入民用工业阶段时,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是最早的两个官督商办企业,是洋务运动进入民用工业的标志性企业。这两个企业都是由唐廷枢开创而兴起的。

轮船招商局的成功创办,使中国洋务风气大开。唐廷枢放弃怡和洋行总买办的丰厚待遇和体面的工作,受李鸿章委派,接手了亏损的轮船招商局,从此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。唐廷枢接手轮船招商局后,通过招商入股,扩展规模,很快就打开了新局面,接着创办了仁和、济和水险公司等公司。三年后,兼并了实力雄厚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,打破了外国人对中国沿海和内地船运的垄断。沈葆桢称之为“是真转弱为强之始”,李鸿章称赞“实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”。

开平煤矿的成功创办,首开中国矿物利源。洋务运动开始后,蒸汽机普遍使用,商轮兵舰以及机器制造各局,需要使用大量煤炭,而当时中国都是土法采煤,产量低,煤质无法保证,不适应汽机锅炉使用。煤炭能源涉及国家安全,李鸿章提出“中土仿用洋法开采煤铁,实为近今急务”。在湖北、安徽办矿没有成效,河北磁州办矿失败后,李鸿章把希望寄托在他所赏识和信任的唐廷枢身上。1876年,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,来到唐山勘察煤铁事宜。1881年,唐山矿建成出煤,保障了北洋水师、江南制造局、天津机械局、轮船招商局等煤炭供应,改变了煤炭受外国人挟制的局面。唐廷枢虽然买办出身,是他所处的时代使然,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,他追求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更迫切,意志更坚定。

他有敢为人先的魄力。做前人没做过的事,不仅需要有才智,更需要有魄力。唐廷枢所做的事业“皆为他人所不敢为,亦皆为中国所从来未为”。在晚清洋务风气未开之时,引进西方技术采煤,是一项高风险的事情,如果没有一股敢闯敢干的精神是做不到的。为了能保证这项洋务事业开创成功,唐廷枢不辞辛苦,风餐露宿,多次到唐山勘察煤铁矿赋存情况,选择运输路线,筹备开采事宜。开平煤矿的创办,为洋务运动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,提供了保障。

在唐山矿建设的同时,开平矿务局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??唐胥铁路。在论证煤炭运输问题上,唐廷枢仿照台湾基隆煤矿做法,提出修筑唐胥铁路运煤方案。铁路是洋务派和保守派争论的一个焦点,修铁路不仅有经济风险,更有政治风险。尽管朝廷尚未批准修筑唐胥铁路,唐廷枢还是开始购地、购买铁路器材,为修筑铁路做准备。不仅如此,他声明要修筑马拉火车铁路,却秘密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??“龙号”机车,成为中国创世之举,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。

此后,在唐廷枢领导下,开平煤矿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: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蒸汽机车修车厂??唐山修车厂,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??开平铁路公司,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水泥厂??唐山细绵土厂。随着开平矿务局开新的煤矿,延展铁路,办医院、学校,成立种植公司、燃气公司等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带动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。

他有任事担当的勇气。唐廷枢一生创办或投资的企业达四十多项,这是他人难以匹敌的。李鸿章在开展洋务事业时,有很多的产业亏损办不下去,不得不转手交给唐廷枢接办。“殚诚从事,竭力襄劳”,这是唐廷枢对李鸿章的承诺。在唐山开矿确定有把握后,唐廷枢明确表示不管官办还是商办,都不置身于事外。最初,李鸿章并没有把开平办矿的事上奏给皇帝,可见,李鸿章敢于这么做,是对唐廷枢能力的认可和人品的信任。

在筹建开平煤矿上,唐廷枢尽心尽力,事必躬亲。为了尽快开井出煤,唐廷枢担心上冻之前不确定好井筒位置,会影响第二年春季开工,在来不及等李鸿章批示的情况下,就亲自到唐山督促开钻、购地、选定井位,表现出了做事果断,敢作敢为,敢于担当的气魄。创办初期,开平煤矿确定招股120万两,而实际投资已达200多万两,在当时能够筹集到这么多资金,除了唐廷枢也许不会有第二人。

李鸿章修建铁路的计划,一次一次在保守派反对中破灭。为能够修建大沽到天津的铁路,李鸿章决定采用唐胥铁路向西延长的办法,把铁路修到大沽、天津。由于招股原因,把铁路公司与开平煤矿分开,虽然也委派了总理之人,但李鸿章还是把这项重任交给了唐廷枢在幕后协助。唐廷枢没有辜负李鸿章的期望,这项浩大工程,在唐廷枢的支持下,仅仅用两年多时间,铁路修至天津,唐津铁路全线竣工通车。这段历史,在当时报纸、资料上鲜有记载,足见其不图名、不图利,以国家事业为重。

在修筑唐津铁路的同时,唐廷枢筹备开凿林西矿、修筑唐山到古冶的铁路,以便日后铁路修到山海关。然而,唐津铁路通车不久,发生一起严重火车相撞事故,李鸿章不得不任命已经“任重事繁”的唐廷枢为铁路总办,加强对铁路的管理。唐廷枢已经成为李鸿章办洋务离不开的重要助手。

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。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。”凡经商开矿的人,没有不急于求成的,而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耗费十年之功,他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去争取实现。开办煤矿、铁矿是初期投资大、回报周期长的事业,因而筹集资金异常艰难。在建矿初期,资金极度紧张,唐廷枢提出向李鸿章借款5万两白银,也只借到3万两。巨大的投资,连李鸿章都有些怨言了。即使如此艰难,唐廷枢仍矢志不渝,锲而不舍,动员家人和亲朋好友募集资金,甚至“不惜毁家以成就其事”,渡难关。

然而,就在唐山矿刚刚建成出煤之时,朝廷有官员参奏,开采煤铁矿离清东陵太近,恐有“泄坤舆磅礴之气”,请求皇帝立即下旨停止开采。这份奏折引起了很大风波,唐廷枢上书李鸿章,力陈情由,要求派员来唐山勘察,最终煤矿保住了,而铁矿却遭到停办,造成了巨大损失。在遭受巨大打击下,唐廷枢并没有丧失信心,决心集中精力把开平煤矿办得更好,更出色。

运煤河是开平运煤的重要通道,煤炭通过唐胥铁路运到胥各庄后,由运煤河用小船运到芦台再转运。这条运煤河受淤泥、枯水影响,冬季封冻得又早,严重制约着煤矿生产。唐廷枢不得不继续筹划修铁路到芦台。这个计划在1884年就开始筹划了,然而直到1886年才开工建设。其实,唐廷枢在开挖运煤河时,已经将河边土地购买过来,足见在当时修建铁路要突破保守观念何其艰难。也正是唐廷枢的唐胥铁路延长计划,实现了李鸿章把铁路从芦台修到大沽,从大沽修到天津的愿望。李鸿章对唐廷枢的评价:“事极繁难,百折不回,忠信正直,实为中国商务难得之才。”

他有开放包容的胸怀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”办洋务初期,唐廷枢不仅“用西人”,而且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。西方国家工程建设标准高、质量严,这样资金投入也很大。唐廷枢能够尊重他们的设计要求,100多年前的建筑工程质量,即使与现在比仍然毫不逊色。修筑唐胥铁路时,在轨距选择上,唐廷枢从经济方面考虑主张762毫米,而铁路工程师金达从运输能力方面考虑主张1435毫米。那时,国际上对铁路轨距还没有统一标准。尽管1435毫米轨距增加了筑路资金投入,唐廷枢还是听取了金达建议,这条铁路的轨距标准成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标准,是12.7万公里铁路的源头。

制度管理是大工业化重要标志。在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设备的同时,唐廷枢学习西方办矿“立法善”经验,重视企业制度建设,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。开平矿务局创建之初就制定公司招股章程,建立了《煤窑规条三十三则》《煤窑专条六十六则》《煤窑要略十五则》《洋人司事专条十二则》《煤井规条十二则》等管理制度,这些制度之全面之细是当时其他企业无法比的,体现了大工业生产管理之精髓。“开矿之事必取法乎开平”,为晚清讲求洋务创办企业树立了典范。

唐廷枢曾到多个国家考察,接受了许多新思想、新观念。然而,在欧洲的考察,不仅开阔了眼界,“所见外人商业、船务、铁路,一意经营,不遗余力,殊深钦佩”,也深深刺痛了唐廷枢的心。他看到了西方大工业化的繁荣景象,看到了先进的技术工艺,看到了火车的快速便捷,看到了中国观念的保守和迂腐,看到了中国要想自强求富,必须向西方学习,开办洋务,从而也坚定了唐廷枢创办洋务的决心和信心。1982年英国怡和洋行在纪念150周年所发特刊里,对唐廷枢做了这样评价,“他既爱国,又有世界眼光。”

他有至公无我的境界。用“正其义,不谋其利”来评价唐廷枢最恰当不过。唐廷枢一生不图名,不图利,以为国家自强求富为己任。招商局是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,成了官商争名夺利的场所。中法战争爆发前夕,上海发生经济危机,招商局也未能幸免,经营陷入举步维艰困境,有人为争夺招商局控制权,处处设置障碍,造谣诽谤,排挤唐廷枢。在这种情况下,唐廷枢以大局为重,以股东利益为重,设法维持,力挽危局,其艰其难可想而知。在局务纷争处理完毕后,唐廷枢才离开招商局,北上专办开平事务。在如此境遇下,唐廷枢仍任劳任怨、泰然处之,所表现的虚怀若谷的品德,非常人所能企及。

利国便民是唐廷枢做事坚守的原则。不管是建矿、修铁路,还是开办种植公司、修建码头,在征地和租地上,他都给予对方满意的补偿或租金,从不以有官方背景而强取豪夺。在修筑唐胥铁路和开挖运煤河时,为不给当地农民带来麻烦,唐廷枢多次勘察河道和地势,拜访州县官员、乡绅、地主等,实地了解民情,最后在运河和铁路上修筑了10座便民桥,深受当地百姓赞颂。

在中国的洋人对唐廷枢也是非常敬重和信任的。在处理涉外纠纷时,不管南北洋,是官还是私,遇到困难都会邀唐廷枢出面协调,事情很快就可以得到公正解决。在唐廷枢六十大寿之时,在天津的洋人“上自领事,下迄各行商人”准备为唐廷枢祝寿,唐廷枢都予以推辞了。这些洋人只好请李鸿章出面劝说,李鸿章亲自安排火车去唐山接唐廷枢来天津,唐廷枢这才无法推辞。作为一位实业家,能够得到西方人这样尊重,是十分罕见的。

唐廷枢后半生都在为洋务事业奔走,然而,在他去世后竟然没有留下家产,葬礼一些花销也是友人资助的。李鸿章知道他平日清贫,没有积蓄,在为唐廷枢神位题主后,嘱咐“不必设筵款待”。“囊橐萧然,无储蓄以遗子孙”,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。

有友人在《申报》上撰文追思,称其“惟公负坚忍不拔之志,存至公无我之心,不畏难,不贪利,用能再蹶再振,卒告成功”,这是唐廷枢后半生的真实写照。

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能够引领时代发展,能够影响深远的。跨越三个世纪的唐廷枢精神已经融入开滦人的血脉,是历经140年的开滦基业长青的强大动力。140年前,唐廷枢追求实业救国、自强求富、实现民族振兴的自强梦;140年后的今天,开滦人仍在追求举力尽责、实业报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,这是一脉相承的,是开滦人永远的价值追求。

时代赋予使命,梦想呼唤责任。进入新时代,在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征途上,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,要发扬唐廷枢精神,主动担当作为,勇于开拓创新,用世界眼光看世界,用中国智慧创造未来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值此开滦建矿140周年之际,我们深深缅怀开平煤矿创始人、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唐廷枢先生。

[作者系开滦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]

感谢您阅读: 至公无我唐廷枢
如有违反您的权益或有争意的文章请联系管理员删除
编辑:admin
auto.sxreturn.cn m.e223.cn i.youtaow.cn i.154ditan.cn i.sh-jienuo.cn m.l003.cn